第一種是"Object-Oriented"模式, 可說是一種類似集郵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找出每一個在望遠鏡能力範圍內的深空天體. 到了極端, 甚至會查看每晚出現的人造衛星或某些不知名的月面地貌. 跟所有考驗技術的活動一樣, 難度越高的就越吸引 (當然包括天王星, 海王星及彗星), 好看與否則是次要. 一但進入這種模式, 便會感到異常緊張, 可說是一種病態. 以目前個人及儀器的能力來說, 這種模式只適用於冬夏兩季 (自然是由於銀盤上下佈滿各種較光, 較大的深空天體). 在不熟悉的春秋星空之下, 狩獵深空天體只會增加挫敗感. 不過觀星最大的好處是, 與任何人的壽命相較, 被觀察的星空可說是永恆不變的, 因此根本不必因現時的技術及儀器不足而著急.
第二種稱為觀景模式, 就是像看景物般看星空及附近的地景, 自是屬於完全感情用事的範疇. 不論是薄紗般的雲層透出星光, 與天空互相輝映的繁星之海, 夜明前呈現琉璃色的天空, 黎明時份天邊的紅雲, 等等, 都是夜空令人難忘的景像. 諷刺的是, 其中不少在『觀星』的角度上絕對不受歡迎. 因此也只有在不太適合觀星而走投無路的夜裡, 才能夠專心享受這些景色.
第三種為群體模式. 大家躺在星空之下, 說盡各種有營養和沒營養的話, 偶然的流星, 人造衛星不過是點綴. 近來, 大概因為OO觀星太辛苦, 便開始疏懶, 在觀星活動時不自覺地總會變成這樣. 不過話說回來,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看星, 不是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