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 象棋等要求棋手在下每一手棋前考慮足夠的變化, 而且需要一定深度(search depth), 即考慮每一種下法在數手以後的結果, 而且最好有一定速度 (趙治勛指出, 專業棋手大都能在六十秒內看出最佳著法). 自問思考每一手棋的時間實在太少, 在IGS一般對局中, 要求棋手每十分鐘下廿五手棋, 就是大概二十秒一手. 但除特殊情況(特別是對殺)外, 一般用時都遠少於此. 太多"想當然"的時候, 就會失去細算的意欲, 這樣定難有大進步. 因此以後將強逼自己在每一手中至少花十秒時間(需要預留一些去應付較複雜的情況).
除了足夠 的變化, 深度和速度外, 思考問題比這更多一項要求, 就是要想得精微. 在棋戲中, 時間與空間都是discret的, 而且每個step size的大小一樣, 因此就不需考慮resolution, 但思考問題則不然. 即使是用game tree by exhaustion, 由不同的人來做, 所得的圖象的resolution也會是大大不同的. 這就是我們要讀"哲學家"的著作的原因. 並非因為他們特別正確, 而是要學習他們做學問是如何細緻精密, 如何忘記"常識"的偏見.
要評論自己想問題, 只能說是嚴重地low resolution. 同樣地, 由於太多"想當然", 很快就會得到結論, 然後遊蕩到下一個問題. 這樣對知識的廣是有幫助的, 但每事則只能得到皮毛. 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因此, 提高resolution, 不論是spatial, time還是spectral resolution, 都是最逼切要做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