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怎說?
遇到將生意交給友人,聲稱若友人把生意賣掉也沒所謂便離開,進行一年旅行的日本酒吧老闆;透過不斷到不同大學進行collaboration完成(接近完成?)環遊世界的巴西物理學家(I have to find someone to pay for my trip, right?);幾個大學畢業沒多久,看上去又不像有無限資金,又不是一邊打工,便離家一年旅行,今天不知明天去哪裡,住哪裡。
沒有比這更瀟灑的生活吧?
跟其中一個計劃旅行一年,以後或許會不斷到世界各處工作,轉工的美國人談話時,我只能說“Most Hong Kong people never think of living in this way, and I am one of them.” 。 我可不會責怪生長的地方,從小到大都只會聽到一種生活方式,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了不起的話或許可再賺點快錢甚麼的。很多人會將各種發財大計掛在嘴邊, 但最後還不又是......雖說現在甚麼也不確定,但畢竟還是最腳踏實地的做法。不斷轉工,甚至是不斷在不同的陌生的地方轉工,不要說沒聽過,甚至是連想 也不敢想。但可能在其他地方,這樣做也不算是一個太奇怪的選擇吧。
不是葡萄(是有一點點啦)。總覺得這比在無限金的保護傘下周遊列國有趣得多吧。不太華麗,但非常冒險。
當然,先不管在外如何流浪,光是能夠無後顧之憂地離開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e.g. “I have no jobs and no girl friends. So I can go anywhere I want.”)。又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事吧。也有問過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比如說走完一年之後的打算。有的已有高就,有的說不知道會否繼續讀書,有的甚至連旅行何時完結也不清楚。也太大膽了吧?我們當中可有些人是中四選科時已想好大學主修甚麼,畢業後想做甚麼。到了Final year告訴別人說我甚麼都不知道已算是奇怪的了,但相比起來......很快便會有人說不能與福利國家相提並論。也有道理,未有怎樣考慮這點。但我總覺得,並非人人都懂得偷懶的。
人際網絡方面呢?有些人看起來真的沒有怎樣聯絡日常的親友,只熱衷於與同房談話。沒錯,在旅社的確可以認識到很多人,跟一個連名字也不知道的人可以有說不完的話題,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連開兩晚道整會。巴西物理學家甚至說,因為住旅社實在太快樂,即使是出外conference可以出公數,也要求住旅社。不難理解為何在旅社能夠容易與人變得熟絡。一來大家多少都想認識新朋友,二來眾人的心情都容易放鬆,不用借助酒精已能說很多話,雖說酒精還是少不了的。說穿了就是類似OCamp的氣氛吧。再加上每個人都知道大家不過是萍水相逢,即使留下了聯絡方法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才會把握短短幾小時,一下子將所有想說的話,包括不會對朋友說的話都說出來。果然是短暫的事物才會珍惜,相當犯賤吧。
但這些並不是『常規』的友人。得罪點說,雖然個人還是喜歡有朋友的,但也不能確定朋友是否生活中必要的人物。先假設是必要的吧,便要想想哪些離開很久的人是 如何『留住』常規的友人。因為要斷絕人事關係非常容易,只要失蹤超過幾個月便成。其實這個是應該逢人便問的問題,卻只記得問了一次。答案也不過是Skype和facebook。不過被問的人是與友人一起的,還算是比較容易。可惜忘記問獨自去的人。胡亂猜想,方法大概就和exchange一年的同學差不多吧。剛過去的一個月,除了sms與家人聯絡外,為了完全脫離日常生活,一次也沒有看過來自香港的消息。要達到這一點,出發前還特地另外開了email address儲存相片。是很決絕。一個月還算了。但這樣做一年的話,回來後定會出問題。
說到尾,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吧。一個月大概不是甚麼問題,因為旅行興奮的感覺還很新鮮,看到聽到的都是從沒遇過的,仍有走到地圖盡頭的心。但三個月,半年, 一年後,不論體力多好,頭腦的適應能力有多好,相信還是會累吧。身體疲累,甚至受傷也是小事,大不了便蒙頭大睡幾天吧。但頭腦疲累可是不得了。新奇的人和 事看得太多也會變得不再新奇;舊地重遊,也終會有感到厭倦的一天。當腦袋不想處理新的資訊,甚至是只在空轉的時候,便真的需要停下來了。但這不過是旅行一 個月的人的想法。一年的話,旅行已與生活無異了。想到這裡,就開始覺得Guidebook如Lonely Planet之類,不論介紹甚麼地方時也會提供酒吧,夜總會等娛樂場所的資訊是可以原諒的了。初時我會對此感到反感,是因為旅行正是要離開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帶去旅行,豈不可笑?但對離家一年的人來說,去這麼久就是要到各處進行日常生活,否則根本沒可能持續下去。
唔,又好像不是極度困難。雖說我仍沒有做這種事的念頭。
更正確的說,仍是連想也不敢想。
1 comment:
這樣說吧, 你這些想法不多不少我也有, 也正在蘊釀類似的計劃(因為跟你的太像了, 也懶得另書), 其實我覺得能否成事與人對於家的歸屬感有很大關聯(別吐槽我, 這不是照搬旅遊哲學的說法), 像我可以說只把香港當成留宿地, 甚麼香港人之類的自覺當然沒有, 更不用提對這地的依戀了. 這也許不是香港的問題, 而是我這個人的特性. 也不好得說是好還是不好, 畢竟沒有這個條件, 我想還是礙於牽掛而很難成行的. (當然, 有了又如何? 說不定我最後還是說好聽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