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6

追擊彗星二十日


在太陽系中,除八大行星外,有無數細小的石塊和冰塊(由雪櫃至青海的尺吋不等)繞太陽運行,分別稱為小行星和彗星。這些星體非常暗淡,一般都難以觀測。當彗星接近太陽時,表面的冰受熱化成氣體,亦會噴出大量冰粒和塵埃,反射陽光,因而變得越來越亮。以望遠鏡觀看彗星,便可看到彗核以及由噴出的氣體組成的彗髮和彗尾

所有彗星都有巨大的彗尾。但由於彗星與地球的相對位置的關係,我們往往難以見到其彗尾。但最近一顆沒有壯觀彗尾的彗星亦為我們帶來驚喜。

1024日,休姆斯彗星17P/Holmes突然噴出大量氣體,亮度在24小時內暴增一百萬倍。25日晚收到消息後,幾位莊員和上莊便趕往牟Lib天台的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在望遠鏡中可看到彗星明亮的核心和朦朧的彗髮,就如一對明暗分明的同心圓。雖說看不到彗尾,但一眾未看過彗星的莊員都相當「滿意」了。

既然明亮的彗星難得一見,此後幾日莊員們每晚都到MMW觀看這顆彗星。在26日看到的Holmes比較暗淡,影像較為「鬆散」。初時還以為是受煙霞影響,之後查看spaceweather.com才知道彗星的彗髮正在不斷膨脹,到了1116日,體積已比太陽更大,暫時成為太陽系最巨大的成員(!?)

由十月尾至十一月中多數時間都是烏雲密佈,大家唯有在網上追蹤彗星的動向。到了1117日塔門觀星營,正當眾人萬念俱灰之際,雲層突然「放行」數小時,我們得以觀看比太陽更大的Holmes的尊容。這時在雙筒鏡中的彗星,就如一顆白茫茫的雪球,非常壯觀。此後Holmes的光度開始減弱。到了11月尾,如非事前知道彗星的位置也難以從雙筒鏡中辨認。

至今仍未有廣為接納的理論解釋為什麼Holmes會突然噴出大量氣體。一個主流說法為Holmes其實由兩顆彗星組成,當它們互相碰撞便會噴出氣體。

Holmes將於2014年再次接近地球。如想重溫一下Holmes今次回歸時的種種變化,可觀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17P/Holmes#2007_outburst,裡面有依時序排列的彗星相片。

2007-09-22

鋼穴 (經大幅修改)

城市是機器
這機器沒有設計者,不是註定要輸的賭場遊戲
它就是出現了,每天呼,吸
然後生長,結實
 

像蟻穴隧道四通八達,但無人知道全盤構造
像蟻穴,人群川流不息,但只有蜻蜓點水的交集
 

蟻穴在眾人不同期望的不斷搓揉下改形易容,但永不會有完全滿足的人
有些期望突然膨脹,面容因而扭曲
時間又會讓一切恢復平靜

如有改變都不過是某些期望減弱了期望一旦出現,就不會消失

(20070922)

所謂的青春, 也許就是指段不計代價, 毫不考慮現實情況, 眼也不貶地浪費時間與心力的時光吧
縱使現實會千方百計入侵, 但總是能從銀兩, GPA等數字中找到逃避的空隙
社會對年輕人的要求很簡單, 就是做一件機器
可見的將來也不大可能會改變
 

也無謂太過痛恨自己身處的社會
雖說沒有比一切化為烏有更美好的事
但安在其中, 把握這三幾年狠狠地剝削這個所謂逼人的現實也不失為一大快事
反正將近每人都不自覺, 亦不得已將人生中大部份生命用於被剝削
先傷人, 再傷己
總有還債的一天
大部份人, 在被剝削的其間, 不自覺喪失了所有的銳氣, 所有的智力, 以及擇善固執的態度, 儘管有這些能力的人本已不多
看得出這點, 就再沒有興趣去痛恨, 嘲弄, 或同情自己身處的社會
為什麼? 因為這樣不有趣

不過無論如何
先做盡所有能想像得到的事
以免將來有任何遺憾
即使純是逢場作戲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想做的事實在太多
有能力做的也不少
但真正付諸實行的, 太少了

之所以會被某些漫畫深深吸引, 大概同樣因為其中的人物不顧一切地追逐夢想, 哪怕是多麼虛幻的夢想

2007-02-01

台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風波

台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風波

台灣自明末以前獨立於中國本土的經濟、政治。而現今的台灣是一獨立國家(中華民國雖不受國際承認,但在政治、經濟結構上與獨立國家無異),同時大多數學生是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說,中國本土根本與他們無關。他們的根中國本土,不關心中國本土的歷史與忘本、無知、不愛國無關。「去中國化」是 自然現象,民進黨人(包括陳水扁在內,很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只是加快其速度罷了(比喻而已,無作「類比論證」之意?正如溫室效應是自然現象,人類 只是加快其速度罷了)。因此一本以介紹「本國史」為目的的教科書只簡略地說明中國本土的歷史,而詳細說明『包含台灣史在內的中國史』是合理的。

隻字不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新版教科書最受爭議的部份。反清運動多次失敗才在武昌開花結果。但忽略失敗的起事只會另學生無法全面了解整個反清運動。建議加上一個類似的圖表,佔篇幅雖少,資料亦齊全。

次數
時間
起事經過
第一次廣州起事
1895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惠州起事
1907
10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
潮州黃岡起事
1907
五月命余丑起事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七女湖起事
1907
六月命鄧子瑜起事於惠州七女湖。
安慶起事
1907
七月六日,光復會的徐錫麟在安徽安慶起事。
防城起事
1907
九月命王和順起事於欽州王光山。
鎮南關起事
1907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事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欽州、廉州起事
1908
三月二十七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河口起事
1908
四月命黃明堂起事於雲南河口。
廣州新軍起事
1910
二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事於廣州。
黃花崗起事
1911
四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事。後收殮到72具(實為86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十一次起事
於不再稱孫中山為「國父」,是新版教科書另一受爭議的部份。筆者認為,以「國父」作為建國最大功臣的尊稱並無可議之處。但並不讚同將此一稱號用在敘述歷史 事件中。特別強調某些人物,只會引至將人物神化,以至令人忽略其他同樣為建國付出心力的人。將孫中山的光環摘去,並不損孫中山的在現代史中無可比擬的地 位,亦無不敬之處,「忘本」之說更不能成立。

筆者非常讚同新版教科書更改一些慣用的詞彙,如將漢朝「征伐」或「征討」匈奴改為「攻擊」匈奴,清末具革命正當性意涵的「起義」,如武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一律改為中性用語的「起事」,將「我國」改為「中國」等。

談從「征討」改為「攻擊」。「中國」自古以來發動過無數侵略戰爭,但在教科書中大多都被「抵抗外族入侵」這一不完整的史實掩蓋了。本來「地權」的問題就永 遠無正確的解答,但很多時候中國發動的戰爭已遠遠超出保家衛國了,如文中所指的漢武帝「攻擊」匈奴和唐太宗「攻擊」突劂,只能在「先發制人」的思想上才稱 得上保家衛國。至於一些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如對朝鮮,越南,西域的戰爭,一般教科書輕則以「遠征」、「平定」等正面的字眼描述,重則隻字不提,如清兵在 準葛爾的暴行,相信一般中學生都不會知道。這些刻意將侵略淡化甚至美化的情況是中國歷史教科書的通病,筆者認為,從「征討」改為「攻擊」是初步面對現實的 做法。希望後世的教科書能多加改善,並加上國民黨「侵略」台灣一段。

說到將具革命當性意涵的「起義」改為中性用語的「起事」,個人的道德價值只會令一部歷史的客觀性盡失,因此歷史本來就不應含有道德判斷。將「我國」改為「中國」同樣是從主觀、感情用事的詞彙變為客觀的用語。這些更改可作為歷史教科書的榜樣。

而秦始皇「並滅六國,統一天下」中的「統一天下」被刪除,如以台灣人的角度看,是合理的。對台灣人來說,「天下」就是台灣,秦始皇的「天下」,即中國本土,只是與他們無關。不過「統一天下」的概念在中國歷史發展中非常重要,即使是「速讀中國本土史」亦不應不提。

由於新版歷史教科書較為持平,筆者認為這次修定是正確的。

後記:寫此文時,曾想引用臺灣通史來支持「台灣自明末以前獨立於中國本土」的論點,便查看此書的可信度,因為太過複雜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