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1

書蟲, 書架 (20091111)

書架

個人向來極度喜歡分類和製作令自我感覺良好的戰績, 但大學已有個人的Library Record, 因此沒有刻意記錄看過的書的必要, 大不了寫點簡單的讀後感. 還是經友人介紹一個方便的網站, 才進去玩玩.

書架上放的是這幾年來看過的書中比較有意思的一批. 不記得內容而有意思的, 如為數不少的科普書, 不記也罷. 記得內容而沒甚麼意思的, 如大部份武俠小說, 也不記也罷.

在 放書上架的過程中, 稍為回想當初如何進入現在的閱讀模式. 入了一批三島由紀夫後才想到, 看在"飲水思源"這句話的份上, 便按次序先找更早以前的Isaac Asimov, Arthur Clarke, 然後才回到川端康成, 村上春樹, 帕慕克等. 奇怪的是, 這個次序無因果關系. 個人並不是通過科幻或武俠進入所謂的"文學". 據我所知, 喜愛科幻或武俠而無法離開的人不在少數. 因此有時會覺得, 看了這麼多科幻和武俠而能夠"轉章"是幸運中的幸運. 不得不提的是, 因曾經沉迷武俠小說而練就的兩項一生受用的能力為了完成每日至少一套小說的進度而逼出來的閱讀速度及看書以至忘了睡覺而開始顛倒日夜的生活.

要 說之所以能進入文學和哲學是拜科普書所賜, 是否太奇怪了一點呢? 又要從看科普書說起. 中一拿"自私的基因"來看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重要的是釣到天下文化的"科學人文"系列. 這個系列的書主要為英文翻譯, 介紹科學理論亦不忘著墨於做科學的人和事, 及科學家對各種問題的思考 ("時間簡史"的結語為較著名的例子). 就在這裡, 踏出了文, 哲的第一步. 這個系列現在大不如前確是可惜, 但有道是過河拆橋, 無須理會. 之後從看得一頭霧水到看到一點道理, 以及開始隨機抽書來看, 已是一條直路.

至於書種的分類, 由於這是個人的書架, 因此不須用書店或圖書館慣用的分類法, 更不會強要將一本書歸入一類而令人無法全面了解該書.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個人所用的分類.

"學門"的分類: 科學, 歷史, 政治, 建築, 碁等. 太簡單了, 無須多言. 個人認為, 看人怎樣將書本在這裡分門別類, 最能反映那人如何看"知識"這回事.

按文體/敘事的分類
傳記/記錄 -- 包括自傳, 為他人作傳, 口述歷史, 新聞調查等從個人視角出發的記事. 按該書的著重點再作區分. 例如, 不少科學家的傳記重點介紹他的理論, 他的研究生涯; 另有些傳記, 著力描寫主角身處的時代背景, 生活方式等. 因此便要在"傳記/記錄"這個大類之下再加標籤, 以顯示其重點.
文宣 -- 造勢不是政治或宗教的專利. 就連科學家, 也要為自己喜愛卻無實驗基礎的理論賣廣告. 不信的話請看"The Elegant Universe 優雅的宇宙".

按程度/對象的分類
思想/議論 -- 這個條目本來是因為不想用"哲學"一詞才出現的. 不過, 不管"哲學"一詞有效與否, 至少從一般意義上, "哲學思考"始終只屬"思考"的一小部份. 這麼看來, 純以"思想"為題, 又不至於太過空泛了. 歸入此類的書有兩種. 一種是"試抒己見級", 不客氣的說, 就是Blog化的書 (若你覺得這樣說會招來殺身之禍, 請多看高質素的Blog). 另一種是"解釋別人怎樣想"的書.
論著 -- 據說, "非理工科"學科的學者來說, 寫書比出paper重要得多. 這類書的特點在於, 書中有系統, 有條理地說出作者個人獨創的理論. 從這方面看, 又與列入思想/議論的書又有了微妙的區別. 比如說, 勞師光在其"中國哲學史"中詳細解釋其自創的基源問題研究法, 並確實以此法分析不同的哲學流派. 有個人的理論, 亦有他人的思想, 因此同時列入這兩個類別.
普及讀物 -- 介紹科學新知的普及讀物 (科普書吧)大家看得多. 但事實上, 有介紹歷史的普及讀物, 有哲學普及讀物, 甚至有為"無神論""科學精神"傳教的普及讀物. 不然, 只開"科普"一項即可.
Hard Science --
尤其指明刀明槍的計算和數據, 當中不少為教科書.
"
嚮導" -- 為甚麼要將旅遊書分作一類呢? 旅遊書的內容, 可能與地理, 建築, 歷史等有相當的重疊的部份. 但卻是以"遊人"這個主要著重非學術內容的視角出發, 因而有分開處理的需要. 可惜, 一本以嚮導自居的書往往無法成為真正的嚮導, 旅人更不應視之為嚮導, 因此不得不加上引號 (這句相當有意思, 據說上個月某人開了Word document想寫文詳述卻未動筆).

個人實在太喜歡"城市生活"這一題目, 因此特地將以城市為主角的書, 不論是小說, 記事, 城市規劃或是其他甚麼都歸在這一類別.

至於文學這種無人能說清楚的東西(?), 實在太過曖昧, 因此只能聚集所有看起來可以歸入同一類的東西. 除非該書明顯涉及某些題材, 如武俠, 科幻, 政治或包裝成故事的哲學書, 否則不會加入任何解釋.

我又不太感到自己看的書很"". 至少仍有不少沒怎樣接觸過的書種. 但感到與書店的距離越來越遠, 甚至開始不太喜歡"樓上書店". 因此還是繼續追捧死人所作的名著為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