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4

美麗新世界, 華氏451, 時間機器

之前已介紹過四篇帶有濃厚"Scientific Optimism"(科學樂觀主義, 即對人類未來的無限可能充滿希望的想法)色彩的作品。但以科幻來說,太高興就是缺少了些甚麼。

科幻作為以現世為基礎探索可能的嘗試,除了向好的方面看,亦不乏對現今世界問題的反思,並設想因此導致的悲慘未來。

一般稱理想世界為"烏托邦",與之相對的自然稱為"反烏托邦" Dystopia. 經某出版社宣傳之下,大家都認同"1984""美麗新世界""我們"為二十世己影響力最大的"反烏托邦"作品,三者描述的都是極端的社會控制。因此很多人會一併討論當中對獨裁政治的批判。但我不作這樣的處理。

"1984"
"我們"既沒甚麼科學(頂多是嘗試發明一種令人只會跟從黨去思考的語言, 或是建造太空船向外星人宣揚偉大無產階級革命),亦不幻想(兩本書所描述的世界都以比幻想更離譜的方式多次實現, 甚至仍然存在)。再說,這兩本書跟現在要談的三本書雖然都是批評獨裁政治,當中的獨裁政治性質大大不同。因此我不會談及這兩本書。

若要 說"1984""我們"談的是共產主義下的極權,"美麗新世界""華氏451""時間機器"要說的就是資本主義下的極權。觀乎現今世界,只有北韓仍 比"1984"還要"1984",緬甸已大為遜色。新加坡和香港處於另一極端。離這邊較近的還有美國日韓等。至於偉大強國,則慢慢從一端走到另一端,說到底還是獨裁。

扯得遠了,言歸正傳。對於何謂共產主義極權,大家大概都有個譜。簡單來說就是黨就是真理,黨沒說過可以做的就不准做(注意: 跟黨說過不可以做的就不准做有很大差別!)。資本主義極權相對之下較為陌生,這是因為"自由市場""私有資產"這些資本主義的基石看似無法跟"獨裁"相容。而事實上,資本主義卻會自然達到獨裁,被統治的人民卻懵然不知。

當人要為生計而不得不被公司剝削,對上司絕對服從,就是明刀明槍的奴役。可笑的是大家還相信努力終會出頭的童話故事。現代世界是由血汗工場養活的,而且大部份人的收入都只足以作血汗工場的顧客,而大部份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快樂地工作。世界就是血汗工場。

資本主義同樣令資訊無法自由流通。當消費者以為自己在自由地選擇看什麽,聽什麽時,卻沒有留意,其實各式各樣的選擇都來自同樣的幾個源頭。在這種寡頭壟斷 (oligopoly)的情況下,supply便控制了demand。不但源頭給什麽消費者就買什麽,潮流更給消費者一種壓力,像是不買才有問題。大公司 的宣傳更是以量取勝。只要佔據了Google頭版的search result就贏了。獨立創作被壓到無人留意的一角,若要在大公司發行,便被逼要作迎合銷情的改動。不但創作如此,連新聞也不例外,只報導大家聽起來會感 到高興的事。這是市場版的打壓言論自由。

資本主義對私人空間的侵犯不遜於共產主義。無孔不入的電話和電郵廣告,被友人強逼使用交友網站, 能記錄所有行蹤的八達通,為"企業品牌"而要求員工作一式一樣的服裝和外觀,對很多人來說都沒有什麽特別,其實正意味著大家對私人空間的意識已經越來越薄 弱。據說偉大祖國數十年前全國都是穿藍色的衣服,就如現在的北韓。看看香港的冬天,有多少人不是黑色的呢?

資本主義發展到極點,人忘記自己是誰。大家都忙著拿著紅色綠色的紙片玩上述的遊戲,而從沒想過可以不玩得那麼起勁。當眼前統統都是消耗品的時候,就連自己看自己也覺得有點像消耗品。不是我用人就是人用我。

那麼,在食物鏈上層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下面正在發生什麽事?個人認為他們大概不知道。若沒有經過自己刻意的努力,出身不同的人根本沒有溝通的可能。問題在最能 控制社會的人,即教師,法官,政府高層都來自相似的背景。對社會上其他角落發生的事,他們不知道,不明白,也不嘗試去了解,而只單純視之為需要解決的"問 題"。這確是問題的真正所在。正因為上層的人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的價值就是最好,而將他人看作應被改造的對象,才加劇雙方的對立。而受教育的下一代,被灌 輸以"潔身自愛""交朋友應問家長老師的意見"等荒謬想法。遇到與自己不同的人,只懂一味劃清界線,令不了解延續下去。

讀書人也好不了多少。很多浪漫的念頭,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說穿了又是在hard sell自己的一套價值。做了也不過是自己開心。

說到這裡,筆者將包括自己在內的全世界都駡了一遍。對於這種困境只感悲觀,不覺得有任何好的解決辦法。如有,也只會是暴力革命,再次短暫地還富於民,然後再 次走向任何形式的獨裁一途。或許以後的戰爭令地球人口減至地球資源能讓全世界實行北歐式社會制度,或文明世界完全被夷為平地,人類不再知道金錢這位獨一真 神時,才可能有較長久的自由。

讀者可能覺得本文已離題萬丈,筆者不過是在借題發揮,透過所謂的書評來宣揚某種意識形態,其實不然。"美麗 新世界""華氏451"著眼批評現代人精神生活貧乏,並清楚指出社會充斥著量產而樣板單一的精神消費,正是物質文明獨大的結果。"時間機器"中階級鬥爭 的影子更是顯然易見。不同人會否因為收入和教育有別而最終變成無法溝通的群體,是當前必須處理的課題。當你閱讀這三本書時,不須甚麼想像,便能發現書中和現實跟上述的討論驚人地相似。

由於這篇在名義上是關於科幻的,最後作為補充,不得不提"美麗新世界"透露了作者對科技的主觀恐懼和對現代 世界不再重視舊有價值的批評。筆者認為這種擔憂甚為多餘。每當新科技推出時,一般公眾總是無法安心使用。這種恐懼卻往往被混進毫不相關的道德論爭中,大大 推遲科技的普及。的確,重大科技發展會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例如槍炮的發明模糊了民眾和貴族的界線,流動通訊大大減弱國家對民眾的控制等。因此出現科技的 社會將與科技出現前大大不同,舊有的規則自然不再適用。死守舊有的一套並非什麽高尚情操,不過是食古不化罷了。

No comments: